当前位置:
人格、理论和组织的力量
  • 阅读:
  • 时间:2018-12-19
  • 作者:网站管理员
  • 来源:机关党委
  • 根据牢记初心使命、勇于奉献担当”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要求,书记上党课是一项规定动作。今天,利用这个机会以“人格、理论和组织的力量”为主题给大家作个党课交流。这既是落实了上级的通知要求的举措,也是与全体党员谈心的一种方式。讲的对的地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和思考;讲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人格的力量

    讲人格、理论和组织“三种力量”,我想先讲的是人格的力量。习主席说“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邓小平同志也讲过:“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在座的都是党员干部,如何塑造我们的人格魅力,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躬身实践的现实课题。我想,一名出色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出色的党员领导干部,必然是一个品德高尚、充满人格魅力的人。

    说人格高尚的楷模,我最推崇的的是周总理。泪水洗面万巷空、十里长街送总理,已经定格成难忘的历史瞬间,每每念及周总理,许多人仍旧心潮澎湃、难掩激动。是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能在记忆的河床上沉淀出如此真挚的情愫?是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凝聚着穿越时空、历久弥坚的人心力量?我想是因为能从周总理身上看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国为民博大胸襟和情怀。周总理说,全国人民都是我的孩子;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们死后都把骨灰撒向中华大地,能做这样的伟人,人类历史上又有几个呢?

    你看,人格魅力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和感召身边人,成为无声的命令、无言的带动。它既不是靠权力压出来的,也不是靠别人捧出来的,更不是靠自己吹出来的,而是以人品德行为基础,靠干练的作风、过硬的素质积累起来的。其实我们也想一想,在任何一个单位不都是这样吗,当领导干部也好,普通党员干部也罢,人品不正你能行吗?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担不起责任,一遇到困难、一出问题就立马往后撇清关系,拉出部属当垫脚石,过后不忘加上几句风凉话;一有成绩、一有亮点,就立马跳出来揽功劳,你看就是我如何如何,才会这样那样,把群众的艰辛、集体的智慧抛得一干二净。这就是所谓的哪里有危险,你总会在人群的最后面找到他;哪里有闪光灯,他总是在相机第一排出现。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干部,摆不正位置、乱议论,整天满街议论这个干部如何如何,把自己搞得就代表组织部似的,自己提供的是干部考核第一手材料,就算是你要提供材料,也要传递正能量呀;有的不忠诚,对单位不忠诚、对领导不忠诚;还有的一旦别人有点成绩,总希望人家有点负面新闻,对一些事情不如实反映,见不别人好等等。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会得到别人的尊敬。

    那么,我们又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呢。我个人认为要“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10个字上提升和修炼。①仁,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仁人”,关键在于自己能否学于仁、依于仁、行于仁、安于仁。孔子“仁者爱人,行道于世”、孟子“力倡仁政,民贵君轻”、范仲淹“先忧后乐,博爱善施”这些都大仁。②义,古人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义”与“利”该如何抉择?做人应“顾行而忘利,守节而仗义”,以敬慎的态度,使内在心灵高尚;以正义的准则,使外在行为端正。③礼,人的一生,不学礼则无以立身,不知礼则无以自立。我们学礼知礼,更重视在礼的外在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功能和意义,是为了掌握为人处世的规矩。④智,个人要成为智者,应该好学、乐思、勤问、笃行,通过学习与实践,吸纳人类智慧,丰富心灵世界,涵养生命气质,提升修养品位,达到理想境界。⑤信,人应“表里相符,德行协同”,保持一颗诚实内省之心,由诚而善,由信而忠,积累人格的力量。我们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就是真诚的自我。⑥忠,做人,需要惟正是忠,大公无私,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忠于国家、忠于职守、忠于人民、忠于正义,真正把忠诚作为一种高尚的精神来追求。⑦孝,一个人立德立身,应以孝为本,并锐意追求一种孝的升华和孝的延伸,“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尽大孝而行大义,立大志而成大事。⑧廉,应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只有实现了精神上的超越,才能养成冰清玉洁的人格。⑨耻,需要“行己有耻”,守住人之为人的底线,将社会道德原则不断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为人必重大节,处世必以仁德,守身必从大义,迈好人生的每一步。⑩勇,应该勇于行义,勇于为善,只有大义,才能凛然;只有无欲,才能刚强;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日日精进。

    二、理论的力量

    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回顾党的发展历程,蒋介石对共产党实施白色恐怖政策、对工农红军实施全面围剿,山重水复、血雨腥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年青革命者义无反顾、至死不渝的跟随中国共产党,说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豪情壮语。从今天西方心理学的一些观念来看---“需要五层次理论”的观点,他们连最为基本的生存需要都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却去追求了更为高级需求----心中的信仰、心中的主义。美国人在沙盘上复盘上岗岭战役不知道有多少次,至今很多人没有搞明白中国军人为什么能够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坚守,在抓一把土10块弹片上的阵地上坚守。我想,革命年代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上岗岭上是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军人的“毛主义”。这些“主义”让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撒热血,中国军人不顾敌人猛烈炮火。这是他们对信仰的一种向往和坚守,同时又说明,理论的真理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今年5月,在贵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先锋”实地教育中,在最后一天参观息烽集中营时,讲解员的一段讲解让我至今记忆深刻。她说,在这座监狱里,一名国民党的监狱看守竟然被所关押的共产党给策反了。这个听起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那个时候,一边是养尊处优的国民党,一边是身陷牢狱被关押的共产党“囚犯”,结果是共产党“囚犯”把国民看守策反了,国民党从此转信了共产党人的“主义”。想一想,觉得不可思议,再想一想,由觉得这个需要多大的人格和理论感召力呀。历史也证明,这名国民党看守他的选择正确的一方。

    我们常说,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行动纲领一经与中国实践结合焕发处她难以想像的感召力。新民主革命时期,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真理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入了快车道;今年,党的十九大后,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的国家、民族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前行、不断修正、不断取得发展进步。

    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在,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能够看多远,一个人能够看多远,取决他能够站多高。理论的作用就是使你登高望远,掌握正确的理论可以使你的眼界开阔,眼光长远,目标清晰,在发展中领先一步。那么,我们又要如何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呢。我个人有三点体会:①要多读好书。好书就是一些传世经典,能够是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成为文化的瑰宝,这些东西,我们有时间应该学一学,看一看,多读多看多想,你总会有收获。现实情况却是这样,当前我们很多人追捧快餐文化、网络段子。有人说,现在谈什么读书学习,一事务太忙、二时间太少、三读书太累,总有这样那样的借口。我们在把不学习归因“没有工夫”时候,却把很多精力放到电竞游戏、追剧上面。公交上、地铁车上、在人行斑马线上、甚至有人冒着生命危险驾驶车辆的时候抱着手机,以前是为心中的主义冒着生命危险,现在是为追捧心中的影视偶像冒着生命危险,想想也蛮可笑的。现在我们的学习方法很多,就是网络上也很多好东西,关键就是要看自己怎么去获得。②要学会参悟。学习理论不能满足于通过阅读来了解一些基本知识,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和吸收。书要读,读了要消化,如果读了不消化、囫囵吞枣,只是记住了其中个别语句,就当作灵丹妙药,这也是没有什么裨益的。毛主席说:“读多了,又不能消化,也可能走向反面,成为书呆子,成为教条主义者、修正主义者”。③要躬身实践。学习掌握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研读、消化、精通,最终是为了什么呢?所谓应用,就是“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当作工具看待”,把书中的道德伦理、处事为人之道应用在与我们的现实客观实际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分析和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三、组织的力量

    民间有句老话:“任何时候都别忘了自己姓啥。”我想不管个人位置再高,都身处组织之中;个人的能力再大,在组织面前都是很渺小。而现在我们有很多“气球型”党员干部,有了点权力就自认为“有了身价”,忘了初心,在群众面前当起“官老爷”;一旦在某个领域有了成绩,便居功自傲,在纪律规矩面前把自己“特殊化”。从大老虎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再到小苍蝇“表哥”“房姐”“群蚁”之类,无一不是这样,他们有点权力后就开始飘飘然,认为一切成就都是自己个人的功劳,随意的破坏规矩、毫无节制的贪恋权色、财物,搞大权独揽,把自己凌驾在组织之上,最后都落得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自知之明最难得。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身份,才不会迷失自我。尤其是职务升高,权力变大,有了成绩之后,更应不骄不躁,保持平常心态。陈毅元帅曾写过一首诗《手莫伸》:“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惭怍。”虽寥寥数语,却为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手中权力来自人民,做出成绩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失去民心、背离组织,一切都将“归零”,还有什么可自大的呢?

    春秋名相孙叔敖曾讲:“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在群众面前,在党规党纪面前,党员干部应当把自己放在最小的位置。党的好干部廖俊波在担任镇长时,年幼的女儿曾问他:“爸爸,你是镇上最大的人吗?”廖俊波微笑着回答:“不,爸爸是全镇最小的人,因为爸爸是为全镇人服务的。”

    一句“最小的人”,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明了党员干部人民公仆的身份。尽管工作地点从乡到县再到市,职位不断变化,但廖俊波始终不忘初心,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勤勤恳恳。而那些把自己看得太大,把群众和组织不放在眼里,一步步放纵自己,唯我独尊的党员干部,最终会离群众、离组织越来越远。

    稻穗越饱满,头就垂得越低。正确处理好“小”与“大”的关系,把自己的利益看小,把群众的利益看大;把个人的成绩看小,把组织的力量看大。这样,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本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