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今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
今天,小编以问答形式整理了几则中国航天科普知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01问:中国航天是什么时候起步的?
答: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钱学森等科学家回国后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这是我国第一个导弹与航天研究机构。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太空时代。
02问:我国载人航天有哪些重要成就?
答: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我国首位航天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此后,神舟系列飞船多次执行任务,实现了航天员出舱(2008年翟志刚)、空间交会对接(2011年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等突破。2021年起,我国开始建造天宫空间站,2022年正式完成,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长期在轨空间站的国家。
03问:天宫空间站是做什么的?
答:天宫空间站是我国自主建造的太空实验室,由核心舱“天和”、实验舱“问天”和“梦天”组成,可供3名航天员长期驻留。航天员在这里进行微重力科学实验,包括材料合成、生命科学、流体物理等研究,这些成果可能推动医学、农业和工业技术进步。未来,天宫还将开展国际合作,为其他国家提供实验机会。
04问:我国的探月工程进展如何?
答:我国探月工程被称为“嫦娥工程”,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绕月,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2020年嫦娥五号带回1.7公斤月壤,这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获取月球样本。下一步,我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并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
05问:除了载人航天和探月,我国航天还在哪些领域有突破?
答:在深空探测方面,2021年“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火星巡视的国家。在卫星应用领域,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建成,为全球提供定位服务。此外,可重复使用火箭、商业航天等新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未来普通人或许有机会体验太空旅行。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一步步走向世界前列,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默默奉献。随着天宫空间站运行、探月与深空探测推进,中国正为人类探索宇宙贡献更多力量。航天不仅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更承载着人类对未知的向往,期待未来你我共同见证更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