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防灾警报声划破长空,当应急广播的声音穿透街巷楼宇,一场守护生命的“安全接力”正在上演。5月12日上午,市国动办举行“5·12”防灾警报试鸣活动,防空警报与应急广播联动试鸣防灾警报信号,正逐渐成为城市安全的“预警先锋”,用科技与责任织就一张覆盖全域的安全防护网。
一双重预警,让灾害信号“无死角”抵达
传统防灾警报是灾害预警的“第一声号角”,但受地理环境、建筑阻隔等影响,部分偏远地区、室内场所常存在“听不清、听不到”的盲区。而应急广播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具备“精准播发、全域覆盖、即时响应”的独特优势——喇叭响在村口、音频传到手机、信息送进家门,让预警信号突破空间限制,真正实现“城乡无差别、室内外全覆盖”。
此次防灾警报试鸣,市国动办通过与应急部门协同,将全市809台固定警报器与1万多台应急广播终端同步启动,把防灾警报信号精准送达到每一个角落。
二以“试”促防,让安全意识“入脑入心”
防灾警报试鸣,不仅是设备性能的“检测考”,更是全民参与的“公开课”。每年定期开展的防灾警报试鸣前,市国动办通过广播电视、移动电视、气象信息发布平台、报刊、网站等提前发布试鸣公告,明确时间、信号含义及注意事项,引导市民熟悉“防灾警报、防灾解除警报”两类信号特征,掌握“听警报、快响应、会避险”的基本技能。
在试鸣期间,全市国动系统充分利用应急广播、户外大屏同步开启“科普模式”:从家庭防灾物资储备清单,到不同灾害场景下的自救互救知识,再到疏散路线指引……让“演练即实战”的理念深入人心。数据显示,参与过联动演练的社区,居民防灾知识知晓率提升40%,应急避险操作熟练度提高60%,真正实现“一次试鸣,长效教育”。
三警广联动,为城市安全加装“双保险”
面对系统性和复合型灾害风险的挑战,增强城市韧性已成为城市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技术融合,防灾警报与应急广播的协同可缩短预警响应时间,为人员疏散、抢险救援争取宝贵时间,有效提升城市韧性能力。下一步,市国动办将推动预警系统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让应急响应更智能、更精准,并定期开展多场景演练,推动“被动应急”向“主动防控”转变。
当警报响起时,我们多一份警觉;当广播传来时,我们多一份从容——这便是对“安全”最有力的回应。国防动员,护民于未然;警广联动,安全在身边。从“知险”到“避险”,共同筑牢防灾减灾的铜墙铁壁!